報廢車已進入高峰期 綠色回收目前很重要 查看:3884 次 來源:互聯網 發布:2016-12-3 |
根據我國汽車工業發展歷程和汽車使用壽命周期預測,我國在2015年進入機動車報廢的高峰期,未來5~10年會迎來報廢汽車數量遞增的尖峰,這將刺激報廢汽車行業出現回收高潮。因此,必須加快完善報廢汽車回收利用產業體系,加強再利用、再使用、再制造等循環利用環節,否則,我國將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垃圾場”,由此會帶來巨大的資源浪費、嚴重的環境污染以及重大的交通安全隱患。
84%報廢汽車流入黑市 我國報廢汽車政策法規建設始于20世紀80年代,具體可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特點都與汽車產業的發展形勢緊密聯系: 第一階段(1980~1990年):這一階段出臺的各種政策法規都強調依法淘汰報廢汽車,嚴禁非法拼裝、倒賣五大總成。 第二階段(1991~2001年):這一階段出臺的各項政策法規從報廢逐步向回收、拆解完善,2001年出臺的“國務院307號令”被業界認為是里程碑式的指導意見,一直沿用至今。 第三階段(2002~2009年):從管理政策向完善技術法規、標準過渡,2009年頒布實施的《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技術規范》是第一個國家強制性標準,對規范行業管理具有劃時代的指導意義。 第四階段(2010年以后):在國家大力促進節能減排的宏觀背景下,報廢汽車回收利用行業以綠色發展為指導方向,解禁“五大總成”,試點將拆解、再利用、再制造與生產、制造、維修結合起來,構建綠色汽車產業鏈。 我國雖然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出臺了系列管理政策及法規標準,但經過認真剖析可以看出,這些政策法規在制定過程中,往往只側重報廢汽車回收利用環節中的某一個點或者某幾個點,沒有做到由點及面、逐步推開、循序漸進,尚未形成有機合理、邏輯緊湊的保障體系來科學指導行業發展,更沒有像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一樣有一部完整的法律來管理約束整個汽車回收利用產業。這就導致目前我國汽車回收利用行業“散、亂、差”的現象非常突出。根據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的統計數據,目前中國84%的報廢汽車流入黑市,分拆出的零部件直接回流到“地下”市場,或轉賣到三四線城市、農村市場,經過簡單的非法拼裝后上路,嚴重危害道路安全,造成大量環境污染、資源浪費。 要從根源解決本質問題 目前,我國汽車回收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可從產業鏈的視角來論述,即前端收不回來、中間利用不好、后端賣不出去。 前端收不回來主要表現為應依法報廢的車輛流失嚴重,而正規拆解企業“吃不飽”。正規報廢汽車回收企業的回收價格遠低于非法渠道,巨大的價格差異是“黑市橫行”的原始驅動力。 報廢汽車收不回來令正規回收拆解企業陷入一種低產能、少利潤的惡性循環,從而缺乏提高回收工藝技術水平的能力,無法突破手工方式作業的瓶頸。 后端賣不出去的本質原因是未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生產者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影響巨大,生產者在設計、制造環節缺乏對易拆解、易回收性設計及綠色選材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導致消費者在后市場很難接受循環利用產品。 汽車回收利用產業不僅應在回收利用階段針對拆解企業和鋼鐵廠制定相關政策法規,還應從產品生命周期前端的設計、制造、采購等階段就開始考慮,在設計階段就充分融入綠色設計和綠色選材,制造階段也要重視清潔生產及綠色制造,使用階段更要強調綠色使用與綠色消費。唯有從整個生命周期視角來分析,才能發現我國的報廢汽車回收利用產業問題存在的根源;也只有從根源上思考如何解決本質問題,我國的報廢汽車回收利用才有希望。 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經驗 通過以上對我國汽車產品回收利用存在問題的剖析,并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我們從5個方面提出我國汽車產品回收利用的對策建議。 ——通過立法規范行業迫在眉睫。我國必須通過立法徹底規范報廢汽車回收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否則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停車廠,還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垃圾廠”。具體可在即將啟動的“車輛法”制定中單獨將“回收利用”作為一個重要方面,F階段的實施細則應著重解決回收問題,像打擊“毒品”一樣嚴禁“廢車”進入黑市。一旦解決這一關鍵問題,汽車產品回收產業就會上規模,這樣循環利用就會依靠市場作為強大推手產生巨大經濟效益,使生產、回收、拆解等各方企業共同盈利,而不需要像電動汽車很多情況下依靠政府補貼來維持。 ——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為了從源頭上提高我國汽車產品回收利用的綜合效益、打造綠色供應鏈,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迫在眉睫。政府應支持汽車企業推行生態設計、開發綠色產品,在設計階段就采取環境友好方案,確保產品具有良好的易拆解性,以便利于提高回收利用效率和效益。與此同時,汽車企業一方面應向各級零部件和材料供應商傳遞相關管理要求,在零部件和材料的設計生產階段就盡可能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產生量少等有利于環保的材料、技術和工藝;另一方面還需向下游的回收拆解企業傳遞有毒有害物質的標識信息,支撐報廢汽車回收企業實現環保、高效、安全、精細拆解和利用。 ——構建支持監管的信息系統。信息貫穿著汽車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過程,對于報廢回收環節尤為重要,只有完整的信息才能有效保證廢車不流入黑市。因此在管理方式上,應加強事前、事中、事后3個環節的協同監管機制,嚴格登記整車、各級零部件以及各種材料的標識信息,保證整個供應鏈體系的信息、車輛的流通信息再到報廢拆解信息都不丟失,以防止報廢汽車流向非法渠道,同時保證整個生命周期各階段的各類標識信息暢通傳播、嚴格管理。 ——積極培育綠色消費市場。綠色消費理念是決定回收利用產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唯有以市場驅動為導向,才能引領行業不斷壯大;诖,建議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應支持企業開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打造綠色供應鏈。與此同時,強化綠色監管、開展綠色評價,通過定期發布汽車行業綠色發展年度報告,充分依靠市場和社會輿論等方式來引導綠色消費,培育以循環利用產品為主導的綠色消費市場。 ——各企業有效合作以實現共贏。汽車產品回收利用涉及面廣,不是簡簡單單依靠拆解、回收及再利用企業中的某一個就可以單獨做到的,更需要汽車生產企業、回收拆解企業、零部件再制造企業及汽車維修服務企業之間加強有效合作、協力攻關,不斷提高材料再生、部件拆解以及再制造等核心技術,最終才能實現共贏。 要實現報廢汽車回收利用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以法律形式來構建監管體系,該體系應包括支持監督管理的信息平臺、支撐獎懲機制的綠色評估平臺以及保證合法回收拆解的執法平臺。與此同時,還需要汽車生產企業、汽車回收企業、汽車報廢企業以及循環利用企業共同參與,這樣才能從綠色設計制造的源頭就開始各類企業之間的充分互動,直到形成全生命周期的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回收、綠色報廢、綠色利用的產業體系。 |
上一篇:淮南廢品回收利用將有法可依 下一篇:一廢舊物資回收公司被罰6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