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為目標,切實強化措施,一體化推進以垃圾整治、污水處理、廁所改造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三項整治”,大力建設美麗鄉村家園,有效改善農村環境。
堅持高位整體推進。2017年4月,我市正式啟動“向垃圾宣戰、建美麗家園”農村環境集中整治行動,市委、市政府審議通過《關于淮南市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實施方案》,將11項重點任務分解到5家重點涉創部門,明確各牽頭單位及責任單位工作職責;成立高規格的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和落實市領導聯系點、考評獎懲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各縣區在街道路邊、村頭巷口設置“向垃圾宣戰”的宣傳牌、宣傳橫幅等1萬多塊(條),印制和發放大量宣傳品,廣泛動員群眾,營造濃厚氛圍。
突出重點項目整治。我市從集中清理街頭村口、房前屋后、田間地頭、河塘溝渠等重點部位垃圾開始,做到全面覆蓋、不留盲區;縣區制訂清理方案、鄉鎮黨員干部帶頭、村民群眾廣泛參與,全市共清理陳年垃圾33.15萬噸,清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14個。全市33個鄉鎮政府駐地污水治理任務,計劃2018年底完成,2020年實現全市鄉鎮政府駐地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鳳臺縣采取BOT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統一新建、改建鄉鎮污水處理廠(站)及配套管網,壽縣8個鄉鎮結合瓦埠湖綜合治理項目實施整治工作,大通區、田家庵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位于城市主城區的12個鄉鎮生活污水納入市政管網,毛集實驗區利用亞行貸款實施管網配套工程。2017年完成8800戶廁所改造任務,鄉鎮政府駐地、農村中小學新建水沖式和旱改水廁所202座,2018年計劃改造農村廁所4.5萬戶。
強化管護保障措施。我市堅持創新機制,推動農村環境整治制度化、長效化。各縣區全面推行農村環衛市場化,農村環衛保潔走向規范化;建立常態化的考核機制,制定《淮南市農村環境集中整治工作考評獎懲辦法》,對各鄉鎮環境治理工作進行測評,考評結果在全市范圍內通報,《淮南日報》刊登前十名和后十名的鄉鎮名單。建立多元化的共建機制,從2017年開始,市財政每年安排5000萬元資金用于農村環境治理。
營造群眾參與機制。我市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員作用,組建鄉鎮干部、城管人員、村居負責人、環衛公司微信工作群,實行全方位監督,確保所有問題“及時發現、及時反饋、及時處理”;將環境整治納入“村規民約”,細化家庭、村民的責任和義務,不斷提高群眾參與村莊環境整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要我整治”為“我要整治”;開展“五星級文明戶”“衛生先進戶”等評選表彰,激發群眾參與衛生整治和管理的內生動力。
|